您现在的位置: 泉州第十一中学 >> 正文 今天是:

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内报刊评选颁奖大会上的发言稿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247更新时间:2007-12-25

传播校园文化   培育文学新星

  ----记泉州第十一中学校报《洛源》

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内报刊评选颁奖大会上的发言稿

泉州第十一中学,创办于2000年,地处风光秀丽的中国四大古桥——泉州洛阳桥旁。泉州第十一中学校报《洛源》是由学校团委、语文组和“洛源”文学社共同创办的校园刊物。2004年创刊以来,校报《洛源》不断总结经验,服务学校工作、繁荣校园文学、培养文学新苗为办报宗旨,《洛源》文学社坚持一个着眼点,两个结合和三个提高”(一个着眼点,即着眼于校内,创造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两个结合,即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结合超常教育,发现和培养一批文学新苗;三个提高,即努力提高学生读写听说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的知名度),积极探索校报特色,以文学素养熏陶人,以增进友谊教育人,在学校宣传舆论、落实新课标、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发现和培养一批文学新苗,繁荣了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一、领导重视,成绩斐然。

我校校报《洛源》,风雨兼程一路走来,历时4个年头,迄今共出版18期。学校领导对《洛源》的支持始终如一,期望有增无减,他们一致认为要把社刊、报办成学校对内对外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建立一个稳固的根据地尤其是去年高中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领导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更加重视和关注学生社团的建设工作,将其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不断完善组织机构,成立了“洛源”文学社,诚聘厦门海关教育培训处许晓平先生担任名誉顾问,对“洛源”文学社团工作进行全面的指导;学校领导以及团委,都亲临指导文学社工作,为文学社解决实际问题,排忧解难,人力、财力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使文学社的活动有了固定的地点和经费保障,添置了必要的设备。我校多次组织召开行政人员会议商讨社刊、报该怎样发展的问题,文学社的各项活动如社员大会、征文颁奖大会,他们也都亲临参加,给学生鼓励与鞭策,真正做到了宏观上为文学社的重要活动掌舵参谋,微观上给予其积极而细致的支持与帮助。多年来,在校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在文学社师生激情耕耘、广大师生热情参与下,《洛源》校刊从原来的季报发展到月报,从开始的黑白简单印刷,到如今的全彩精美编印和电子版同时出版,校报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行范围从原来的以校内为主发展到校内校外并重;固定发行量也从原来的1000份增加到2500份,其中部分已达到8000份。校报已成为学校对内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成为学生语文兴趣培养和文学才华展示的平台。近年来,在辅导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文学社会员积极创作,先后在国家级和省市级报刊上发表了30多篇优秀作文;参加省市作文竞赛,捷报频传,100多人次荣获省市区各类作文竞赛奖,这不仅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育一大批文学新星,也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机构健全,职责明确。

为进一步加强对校报《洛源》的管理,健全校报《洛源》的组织机构,学校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洛源”文学社下设三个部门,即编辑部、宣传部、记者采访部。制定了校报《洛源》章程,《章程》规定了“洛源”文学社的八条工作方案:1“洛源”文学社成员招收方法;2“洛源”文学社成员的权利和义务;3“洛源”文学社社员管理办法;4“洛源”文学社干部任期和选举办法;5“洛源”文学社编辑部工作方案;6“洛源”文学社宣传部工作方案;7“洛源”文学社记者工作方案;8“洛源”文学社委及各部门工作分工办法。“洛源”文学社有了章程,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推动了文学社更加有序地坚持开展工作,坚持遵循“职责上分,思想上合;工作上分,目标上合;制度上分,关系上合”的原则,做到既分工又合作,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有效地发挥了整体工作效能,管理运行通畅,使“洛源”文学社步入了科学化的发展轨道,更加具有文学性、时代性,并以鲜明的相对独立自主特色引领校园文学社团的发展潮流。

三、开展活动,丰富内涵。

洛江之边,创作之源。文学社以“崇尚文学,挥洒个性”为宗旨, 以“思贤博阅,热情服务”为社训,组织和团结广大文学爱好者,开展各种校园文学活动,全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为学生展示自己写作才华提供舞台,促进校园文化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当代的中学生,学习负担特别重,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非常贫乏或过于单调。高中新课程实施以来,学校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创设宽松的育人环境,“洛源”文学社在抓文学社团常规管理和常规活动的同时,更注重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每学期开展征文比赛、诗歌朗颂、辩论赛、演讲比赛、文学讲座、美文赏读、采风等活动,形式日益趋善,参加人员由过去的少数几个写作尖子生发展为更多的兴趣爱好者,人数众多,形成有规模的学生文学团体。每次活动,学校及年段都精心组织,语老师悉心指导,同学积极参与,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观察社会、积累生活、感悟人生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思想和情操,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在更高层次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近几年,我们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运用语文,做到课堂生活化,生话语文化。“洛源”文学社开展了多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开展街道用字规范化社会调查;开展校园文学社团夏令营活动;成立了文明礼仪监督岗,由社员配戴标志上岗;组织学生利用双休日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泉州风俗民情,发现社会新闻;组织社员就环保、交通问题到县环保局、交通局采访,涌现出了大批佳作。通过这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视野,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更让学生了解了社会,增强了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由文学社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发起的阅读课活动,如今已堂堂正正地列入全校的课表,四大名著进了课堂,阅览室成为语文课堂,文学社社员成了图书室的常客,同时,我们还倡导成立了班级图书角。这些既是文学社团活动的深化,更是语文素质教育的具体落实措施。

四、自主创新,锐意进取.

校报《洛源》由学生自主编辑。从校报的创刊、文章的收集、编辑、校对、排版,插图、以及出版的全过程,都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完成我们办刊时编辑部成员坚持以质量是社刊的生命线为方针,走好选稿——改稿——校稿——定稿的路线,编辑们还定期集体办公,研讨作品得失,并写出修改意见;同时,我们集思广义,多方面多渠道地采纳社员的意见,及时调整社刊栏目,让学生真正树立主人翁的意识。刊头的设计体现我校所处地域---泉州洛阳江畔,用闻名中外的洛阳古桥作为刊头图像,并命名为 “洛源”,寓意“洛阳江畔,文学之源”,要把校报办成泉州洛江区各兄弟学校校报的领头羊,甚至走出洛江,扩大影响面;版面设计充分体现了高雅、自由开放相结合的原则,注重自身的个性,与其他校报相区别,再以活泼的字体和卡通插图,充分体现当代青少年学生的特点;在栏目上设有“感悟人生”、“诗絮飞扬”、“心灵驿站”、“艺海拾贝”、“青春语录”“校园快讯”等版块,从各方面展示了学校的良好形象,促进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为进一步扩展办报思路,拓宽编辑眼界,提升办报水平,学校组织学生到泉州青年报社、泉州师院、华侨大学文学社、泉州五中等社团机构学习取经。同时,组织学生开展人文景观的采风活动,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社会交际能力、搜集整理写作素材的能力。加强业务学习,创新工作思路,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有力地带动文学社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我们努力拓宽文学交流平台,与各媒体、报刊、杂志社保持长期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向其推介优秀作品,使学生的作品不断在各级报刊、报纸等刊物上发表,使学生获得成功感、满足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实践证明:在服务学校工作、繁荣校园文学、培养文学新苗为办报宗旨,以“崇尚文学,挥洒个性”为社团宗旨, “思贤博阅,热情服务”为社训,在“营造校园文学氛围,培育校园文学新星”的办社理念指导下,我们努力适应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增强发展实力,创新办报机制,实行科学管理,为发展学生的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取得显著成效,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和语文教学,培养了一大批爱好文学创作的优秀学生,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校园文学社是教育改革的先锋,是培养文学新秀的摇篮。

“洛阳江畔沃新土,素质教育蕴生机”。我们将坚持正确的办社宗旨,再接再厉,为校报《洛源》再创一个台阶而努力奋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校报《洛源》不仅是成为一道推进学校语文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风景线;而且是我校与外界广泛交流的一个大方醒目、有品位、有影响的品牌,也应当成为我校宣传办学特色,展示学校风貌的一面鲜艳旗帜。

 

泉州第十一中学

2007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