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泉州第十一中学 >> 正文 今天是:

申报三级达标学校自评报告

作者:校长室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7373更新时间:2007-10-20

学校自评报告

根据《福建省达标高中评估办法(试行)》和《福建省达标高中评估标准(试行)》(闽教基[2007] 42号文),我校对申报三级达标学校定级进行了自评,目前我校的办学水平与条件已符合省三级达标学校的申报资格和认定标准。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第一部分  学校概况及创建做法

 

泉州第十一中学地处泉州市中心城区、洛江区行政中心所在地,是洛江区一所公办的重点完中。学校按照省一级达标学校的要求进行规划、建设和完善。

学校创办于1999年,2000年秋季开始招收初一年新生,现有36个教学班,学生1593人。教职工134人,专任教师122人,具有中、高级职称教师7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59.84%;其中高级教师2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16.39%。

学校占地面积5605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552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15980平方米。校园建筑群分布合理,北面为教学区(可容纳42个教学班),南面为生活区,西面为运动区,东面为图书阅览区。学校建成了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理化生实验室等硬件教学设施设备按照三级达标校标准配齐,能满足新课程教学应用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创建达标学校有利于学校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有利于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在洛江区起到积极的辐射和指导作用。新班子成立以来,积极筹办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学校制定了创建发展规划,上下齐动员,师生共参与。我们深刻领会评估标准,借鉴兄弟学校创建经验,邀请市区有关领导和专家到校指导,积极开展创建工作。特别是新标准出台后,学校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新《标准》认真研读,虚心请教,对照检查,重新整改,已完成申报的各项准备工作。

近三年来,学校曾荣获泉州市第十届(2004-2005)“文明学校”、“市理论进基层首批示范点”、“市教育系统校务公开工作示范单位”“市教育系统先进教工之家”、 “市‘五四’红旗团委”洛江区“平安校园”、“区先进教工之家”等区级以上荣誉称号40多项,已成为洛江区的窗口学校。

 

 

第二部分 办学成效

 

(一)实践办学理念,不断规范办学行为

1、反思办学实践,形成办学理念。办学初期,学校提出了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千方百计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办学理念,并在工作中开始实践探索。随着新课程实验工作的不断推进,学校及时就办学实践进行反思,提出了“以人为本,教育即服务,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办学理念,并把泉州第十一中学办成洛江区乃至泉州市的一流学校作为学校办学的总体远景目标。学校依据办学理念,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五年发展规划,提出到2007年,把学校建成市文明学校和省三级达标学校的近期奋斗目标。

2、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学校建立规范办学行为的长效管理机制,严格执行省颁课程计划,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严格实行划片、就近、免试入学, 规范招生管理;严格执行一费制收费标准和校务公开,规范收费行为;严禁举办快慢班实验班等, 实行均衡编班、均衡配备教师。严禁教师外出办班和对本校学生实行有偿补课,所有考试不得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队, 尊重学生人格,依法维护和保障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做到依法治校和依法执教。2007年学校被评为 “市招生考试工作先进集体”。

 ()健全管理体制,管理运行日趋规范

1、依法建章立制。学校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让教师有章可循,以制度管人。实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用制和年度考核制度,强化奖罚激励机制,实行课时津贴制度,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实行民主管理。学校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实行党务、政务、校务公开。健全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决策,分工负责,目标管理,协调一致”的原则,凡属重大事务,学校均要进行集体讨论研究,作出决定。学校每年召开一次教代会,审议学校工作,民主评议干部,实行民主管理和科学监督,确保了学校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2007年学校被评为“市教育系统校务公开示范单位”及“市教育系统先进教工之家”。

3、机制运行顺畅。学校机构设置合理健全,各处室各部门遵循“职责上分,思想上合;工作上分,目标上合;制度上分,关系上合”的原则,做到党、政、工、团既分工又合作,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有效地发挥了整体工作效能。行政干部令行禁止,管理运行通畅,已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三)加强队伍建设,师资水平不断提高

1、注重班子建设。学校狠抓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增强把握大局驾驭工作的能力,全面提高素质和决策能力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强化集体领导,实行民主决策,强化沟通协调,维护班子团结,努力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重视党风廉政建设花力气整顿工作作风,努力打造“务实型”班子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行竞聘上岗,学校领导班子是2004年由区委面向全省公开招聘组建而成的。20077月,又对部分中层干部实行公开竞聘上岗。领导班子健全,均为大学本科学历,学科、年龄结构配备较为合理,教育思想端正,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6位是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或优秀教师。

2、狠抓教师素质。学校重视师德建设,塑造教师形象。实施两项工程,即“中青年教师培养工程”与“优秀教师的引进工程”,优化教师结构。实行新老教师结对子,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强化校本研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拥有一批爱岗敬业、业务精湛、学科配套、结构较合理的优秀教师群体,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强化育人意识,德育工作扎实有效

1建立健全学校德育工作机制。 学校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新途径和新规律,形成了一二三四围绕一个核心、构建两条主线、实现三方联动、形成四育网络的德育工作框架:学会做人作为德育工作的核心;建立以教育和教学两条主线进行德育教育和管理的模式;成立关工委和家委会,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齐抓共管;重视德育队伍建设,形成管理育人,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全员育人立体网络。

2、完善德育常规管理制度,强化督查力度。通过开展学生“自我服务日”和“十八岁成人仪式”等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劳动、卫生习惯;依托洛江区法制教育基地,通过图片展、专题讲座、征文比赛、广播影视、网站报刊等形式开展法制安全教育、革命传统和国防教育。

3、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学校做到“纸上有字、墙上有图、广播有声、电视有影、网络有站、台上有戏”,积极开展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目前正在进行的校园建设更突出园林化、人文化,将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更加优美、文化氛围更浓的校园环境。

4、加强德育研究。开发和使用《毒品预防教育》、《魅力泉州》、《泉州第十一中学文明礼仪读本》等德育校本课程。定期举办德育研讨观摩、经验交流会,汇编典型案例、德育论文,“自我服务日” 和“十八岁成人仪式” 活动已申报省优秀德育案例。2006年学校被泉州市委宣传部确定为“首批理论进基层示范点”,“市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先进单位”。2007年学校团委被授予“市五四红旗团委”。

5、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小组,创建心理咨询室,开设阳光热线、阳光信箱,出版《心苑》小报,同时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讲座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身心的养成。

(五)实施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稳步推进

2003年秋季起,我校初一年进行新课程实验,三年的初中课改富有成效,为高中新课程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6年秋季,全省开始实行高中新课改学校被确定为市级样本校。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1加强领导,周密布署。学校成立高中新课改领导小组,制订了《泉州第十一中学高中新课程实验方案》,总体布置新课程改革工作。各处室及年段责任明确,分工协作,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2、宣传到位,统一认识。学校利用多种形式向社会、学生、家长宣传新课程的课程结构、模块设置、学分分布等,争取得到家长、社会的支持。同时做好教师的学习培训工作,让教研组长和高中新课改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新课程培训,多次组织全校教师学习有关文件、观看光盘,进行新课程通识培训,转变教师思想观念,增强投身课改自觉性。

3、制定方案,保证执行。学校按新课程实验要求重建教学管理制度,并汇编为《泉州第十一中学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手册》,全体教师和参与课改年级的学生人手一册,成为学校实施新课改的重要依据和理论支撑。

4、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足开齐必修和选修课程。去年我校高一年开出音体美8个必选模块分成18个教学班,提供13个校本课程供学生参考选取,最后开出《魅力泉州》、《书法艺术欣赏》等共8门校本课程,每周二和周四下午作为体育和艺术类固定的选修课时间,逐步构建合理的选课体系。认真上好通用技术课程,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自己特色的课程方案。

5逐步建立新的课程评价体系。首先,构建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制度,学校根据修习课时、过程表现、考试成绩三个学分认定维度,设计了《学生模块修习过程记录册》,综合考察学生在修习期间的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实践实验表现、课堂表现、终结考试成绩等来做好学生的学分认定。其次,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实行导师制,采取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导师评价、班主任评价等方式每月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综合素质评定。教师在教学中正确运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第三,制定《泉州第十一中学教师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改变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定教师水平的唯一标准,全面评价教师,引导教师积极投身课改。

6全面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学校设有独立的教研室,机构健全,经费保障。加强集体备课和校本教研,做到“时间、地点、内容、人员”四保证,大力开展观摩课与听课评课活动,每年通过举办“教学开放周”和“走出去、请进来”,多次承办区级公开课、观摩课的教研任务,加强校际间教学研讨和交流活动,已成为洛江区重要的教研中心20074月,我校举办泉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物理教学研讨会暨专家回访交流会戴和平老师的教学观摩课《斜抛运动》得到全国物理课标研制组组长廖伯琴教授、副组长高山教授等专家和与会老师的好评。重视课题研究,现有1个国家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和4个区级课题,还有14个校级课题也已立项、开题、实施研究。三年来,在设区市级以上教育科研论文和教学成果评选中获得三等奖以上的项数以及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专业文章数之和与教师之比为051

7、重视艺术和创新教育,办学特色逐步形成。学校制定并实施《泉州第十一中学创建艺术教育办学特色的五年规划》,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加大对艺术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优化师资队伍,提高艺术教育水平。在开足开齐音、美等艺术学科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同时,还特别强调艺术教育与各科教学内容的整合。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艺术活动,营造艺术教育氛围。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启动“校园环境艺术化工程”。在推进素质教育、实践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以艺术教育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从2006年起把科技教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开设科技文化课,面向全体学生,普及科学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年来,共有50人次的学生在区级以上艺术比赛中获奖,其中有8人在市级以上艺术比赛中获奖,一人在全国获二等奖。200710名学生赴北京参加首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荣获团体银奖,其中3名同学获全国一等奖,6位同学获全国二等奖,徐大荣老师获创新型优秀教师奖。艺术和创新教育崭露头角,为我校实施素质教育划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逐渐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8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以新课程教学改革为契机,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情境,用激情创设和谐欢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兴趣;优化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综合因素选用探究教学、启导教学、发现教学、自学辅导教学、问题教学等方法,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开展合作交流实现主动学习;优化课堂结构,力争复习铺垫高效度,导入新课强力度,传授新知参与度,巩固练习多角度,课堂总结高浓度两头促中间,做好培优辅差工作,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

20062007两届高中生入学三年按时毕业率分别为92.93%、89.67%,两届平均为91.30;高中会考合格率分别为98.31%、99.36%,两届平均为98.84信息技术学业基础会考优良率分别为达87.07%、92.11%,两届平均为89.5920062007届高考专科以上上线率分别为95.00%、80.10%,两届均超过当年全省平均水平,本科上线率高居全区第一。三年来,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共有129人次获得区级以上奖励。学校教育教学成果获得了上级领导、兄弟学校和社会公众的广泛赞誉。

(六)改善办学条件,育人环境焕然一新

为创建达标学校,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投入。三年来先后投入资金一千六百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设备的添置,新建了学生公寓和科技实验楼,整修运动场和校园主干道,建成了现代教育技术网络中心和高考巡视监控系统,充实了理、化、生、音、体、美、劳所需的教学实验仪器和多媒体演示系统等设备,对校园绿化进行整体规划和布置,图书馆实现了计算机管理,购置了二万八千多册图书。现在学校办学条件大为改善,能够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和实验的需要。

第三部分 办学经验

 

(一)领导关心,政府重视支持,是实现达标学校的重要保证

学校在这短短的七年里能有较大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持续不断的投入。教师引进和招生等政策的倾斜,以及硬件建设资金的加大投入,为我校创达标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完成提供重要保证。

(二)知难而进,弘扬创业精神,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思想保障

作为洛江的一所新办校,白手起家,教学条件非常简陋,设施设备相对欠缺,办学质量有待检验,招生非常困难,学校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但是我校师生抢抓泉州中心市区东扩和洛江 “科教兴区”机遇,知难而进,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奋力拼搏的创业精神。如果没有全校师生的艰苦创业,就没有泉州第十一中学的现在,更不可能有辉煌的未来。这是学校发展不可多得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三)狠抓常规,实施科研兴校,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学校重视常规制度建设,狠抓过程管理。特别是新课改实施后,制定了《泉州第十一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新课程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校本教研制度》等教学管理制度,对教学常规环节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由教务处牵头,依托教研组、年级备课组,狠抓落实。强化过程监督,突出坚持随机巡课、随堂听课、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教案与作业、问卷调查这“四项制度”。学校教学常规的落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学校将教育科研作为促进老师成长、推进学校发展的重要措施,坚持以教研室为龙头,以教研组为依托,以备课组为抓手,以教师为主体,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有力地促进教师业务的成长,推动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民主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是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学校在坚持依法治校和以制管人的基础上,弘扬民主管理,增强师生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显示出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重视共建“教工之家”工作,极力帮助教师解除后顾之忧,鼓励教师进修,积极搭建各种平台,让老师施展自己的才能,实现人生价值。正是因为学校管理有序,营造了和谐温馨的工作环境,从而激发教职工的内在动力,齐心协力致力于学校的发展。

 

第四部分 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1教学设备管理使用有待加强。课程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要进一步加强图书馆、计算机房、实验室、音乐室等专用教室的管理,充分发挥现有教学设备的作用,提高利用率加快高中发展步伐,把学校办成一所有特色、高水平的优质学校。

2、师资队伍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近两年新分配的教师多,应继续实施“两项工程”,加大名师培养力度。充分发挥现有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作用,整合师资力量,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

3、教育教学改革要进一步深化。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还不能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科研成果不显著,办学效益与社会、人民群众的期望值还有差距。学校要以高中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改革并重建学校管理制度;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研究;大力实施科研兴校,加强课题研究,创造条件分层次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扎实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水平和品位。

 

 

                              2007年 9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