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泉州第十一中学 >> 正文 今天是:

关于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作者:赖珊珊文章来源:点击数:1098更新时间:2020-10-06

洛江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7年度)

 

    

       课题编号:        Lj2017x09                      

 

课题名称:《关于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课题成员:         赖珊珊、李淑梅                  

 

   位:         泉州第十一中学          

 

 

 

《关于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的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

泉州第十一中学 赖珊珊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一直是初中升入高中后高一学习阶段重要的一环。但由于学习目标、中高考要求和初高中教师理念的差异,导致初高中化学的衔接出现很多问题,因此,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我们从2017年提出该课题进行着手研究,针对2017年秋季入学的本校学生,分析了初高中化学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知识教材、教师教学方法的衔接,到关注学生学习心理、思维方法、学习习惯的衔接,都进行了大胆实践尝试。现将该课题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研究初高中衔接的问题的文章逐年上升,研究的内容也由单一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研究延伸到其他方面,提出的解决方案也呈现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特点,体现了该课题越发受到关注。而就已发表的论文来看,关于该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材内容的编写、学习方法等的衔接问题上。针对中高考的导向、初高中老师的教学理念对初高中衔接问题的影响很少见诸报端。而另一个存在的问题是,大多数研究的文章都是针对国内初高中的普遍现象进行分析,但是,不同的地区学校初高中学生的化学水平其实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所以衔接问题想要真正解决也应该针对不同的地区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二、研究理论依据

该课题的理论依据主要来源于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论布鲁纳的教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一下三点:1、要学习和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2、要组织螺旋式课程,3、广泛使用发现法。在该课题中主要采用了上述的前两种观点。第二个理论依据源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

三、研究内容

本文拟以福建省泉州第十一中学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希望找出学生在初高中衔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其背后的本质原因,并提出一些具有参考意义的建议措施。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案例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完成对该课题的研究。

五、研究成果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主要问题

1.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在开学初对高一师生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经过调查与统计,发现初升高的学生在以下方面存在较普遍的问题:(1)将近80%学生感到课堂上知识容量和难度增加太多,跟不上教师的节奏,2)有些知识高中老师默认初中已经学过,但实际初中没学过。3)课后作业突然增多,难度和初中也相差较大,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完成课后作业,导致休息时间不够,课堂上难以集中精力,恶性循环。3)高一教师认为有70%的学生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较差,有60%的学生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低下,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

2.问题的原因分析

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①教材方面:初中化学教材主要贴近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普九”要求,其知识层次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化学知识的深度不够,系统性亦较差,不利于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而高一苏教版教材,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相对于学生的知识基础而言,教学内容偏难,在体现重难点均匀分布和循序渐进原则上存在着一定的结构性问题,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过于集中于必修1,如物质的量概念及其计算、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及其应用、离子反应等。②中考的导向作用:中考是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命题的,没有考虑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较低。③教师方面:对高一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我校高中化学老师中有70%的教师对初三新课标及教材不了解;高一的化学教师都是刚从高三循环下来,即至少在过去三年里,他们都没有过初三化学教学的经历。对初中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基础不甚了解,导致教学上会存在一定的断层。

(二)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主要对策

针对我校学生实情,通过课题组成员不断地的研究,讨论和摸索,逐步形成了形成了有效的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

1)初、高中学生情感的衔接

我们都知道:情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来其师,信其道”才愿听其言,遵其嘱,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欲晓之以理,须先动之以情”这句老生常谈之言道出了情与教的关系,教师的真诚感情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学生从初中到了高中以后自然而然的就觉得高中老师太过严肃,与自己有代沟,再加上高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在形成之中,他们就变得不像初中生那样喜欢表露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所以在这种时候,老师的爱心就极为重要,我们不仅要扮演好老师的角色,还必须扮演好家长和朋友的角色,在生活中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情感上多与他们主动的交流和沟通。除了有爱心外,还应该将感情和微笑带进课堂,老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会尽收学生眼帘,友善、微笑会给课堂带来生机,增添活跃的气氛。对学生在学习上取得的成绩,哪怕是一星点闪光之处,也要及时捕捉,加以表扬鼓励。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在情感上就顺利实现了衔接,让学生对高中学习和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2)关注初、高中学生的心理转变,做好化学教学形式的衔接

 上高中后,学生普遍感到课业负担加重,难度加大,而化学知识点琐碎,和初中断层又较严重,往往会成为一些学生放弃或懈怠的首选科目。通过问卷,我们发现学生在化学上花的时间较少,平均只有半小时。因此,我们在高一上学期就特别注意学生这方面的苗头,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衔接,把这些学生引上路。具体做法是,尽快了解学生,细心观察学生,既要掌握学生的一般特点,也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既要了解学生的优点和特长,也要了解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尤其是化学成绩较之初中突然下降的学生,更应该去了解他们,帮助他们查找原因。要让他们明白掌握化学的重要性,要帮助他们找回学好化学的自信心,要教会他们如何学好化学的方法,及时肯定他们学习上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仅要注意激活好生的兴趣,也要注意激活后进生的兴趣。

3)做好初、高中学生化学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生学习习惯大多数是被动式地“跟着教师学”,依赖性较强,学习基本上依赖于老师的引导和讲解,自学时间和能力基本没有。而在高中要求学生以自学为主,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我们可以告诉学生,他们进入新的学段学习时,他们应该掌握的学习方法和应具备的几个习惯。 

预习的习惯。学生到高中后会发现不论科目,每节课的知识点内容很多,难度更大,思维量也急剧增加,如果没有搞好预习就适应不了课堂的教学进程。所以,我们对学生的预习不只是泛泛而提,而要把它当作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其进行精心指导,逐步规范要求,使其达到预期目的。例如我们要求学生作预习笔记,通过预习罗列出这节课的重要的知识点,这样既便于检查落实,又能对其进行指导。

做笔记的习惯。高中课堂容量大,知识点多,所以我们要求学生要专门准备笔记本在课堂上做笔记。学生若能在听课的过程中及时的记好笔记,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神,还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完整的课堂笔记可以作为课后完成作业时的重要辅导,也可以作为考试前夕重要的复习工具。

4)做好初、高中学生化学知识的衔接

在高一学年,尤其是上半学年,我们从实际出发,先解决好初中化学教学“不到位”所遗留下来的问题,使高中学生尽早摆脱被动局面,防止恶性循环的发生。通过问卷和访谈,我们发现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如化学用语表达不规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背诵及其薄弱,物质的分类不清楚等等。掌握了这些以后,我们经过研究提出的做法是:

专门性的衔接教学

在高一课程实施之前,建议安排课时对高一教材欠缺的且不宜穿插到各章分散衔接的知识做专门补充和归纳。例如:对元素化合物这部分知识①电离的概念;②酸碱盐的定义,让学生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从离子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通性;③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④对复分解反应成盐进行拓展。帮助学生熟记并归纳总结以下内容:①酸碱盐氧化物的通性;②常用酸碱盐的溶解性;③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④常见物质和离子的颜色;⑤常见物质和离子的检验方法;⑥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另外,要求学生重读初中化学课本,唤起学生记忆,帮助学生对初中知识进行再认识,有效避免了假期(中考后两个多月)后学生对初中知识的遗忘,减少了因陌生感而增加的不适应。同时,通过对物质的推断、物质的的鉴别和提纯等题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在进行相应的教学衔接之后,我们还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测验的方式对新生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解所教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方法等,把握学生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适应性和认同度,帮助他们尽快熟悉教师的教学方法,找到适合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渗透性衔接教学    

我们是按高一的教学顺序,在每一章节的教学之前或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欠缺的知识进行补充。同时,有计划地让学生逐步了解和体会高中化学学科的特征、化学学习的思维方法和认知过程,使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思维方法在初中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和改善。例如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之前,训练学生熟记并能很快标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同时适时补充以下内容:①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②化合价的定义;③化合价的确定方法;④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的原子结构的关系。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化合价,将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的得失建立联系。这样,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三)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对初中化学教学及测试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老师们比较容易把学习的起点放得过高些,因为高中化学都有一个较强的高考意识。如在进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时,对于书写方法给予了非常好的引导与指导,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了解并掌握相关的书写技巧。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高考难度的衔接上难度太大了一些。在通过反应本质书写方程的方法中融入了学生在初中阶段还末曾学习过或是末曾掌握的反应原理。又如,老师们过于相信学生的初中化学水平。如酸碱盐的性质等,以初中的教材体系中是有安排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此方面的知识欠缺较大。就我校的高一大部分学生而言,他们连这些概念都没有。对于本校的初中化学的实际情况及中考测试更进一步的研究,会让我们的初高中化学教学起点放得更为准确,更为科学合理。

2、教师教学理念有待于改进。初高中化学在教学容量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域。高中化学显然面临着大得多的进度方面的压力。课时少,内容多。这一现实使得高中化学教师们都存在着赶进度的问题。尤其是我校是二级达标学校,学生基础较差,要完成全部教学内容,明显比其他学校面临更大的压力。在这一现实面前,难免有一部分教师会不太愿意多花时间在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上。在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的选择这一问题上我们需要有观念的更新。

(三)我们期望能更进一步的探索符合我校的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教学模式,包括课时安排、课堂教学模式及相关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方面的校本教材汇编。在这些方面,我们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是我们认为我们需要更进一步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始终相信“实践出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