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泉州第十一中学 >> 正文 今天是:

泉州第十一中学“三段六步学案导学法” 课堂模式实施方案

文章来源:泉州第十一中学点击数:2075更新时间:2018-11-06

泉州第十一中学“三段六步学案导学法”

课堂模式实施方案

(初中部)

为全面贯彻落实学校《泉州第十一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引导广大教师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将课堂教学改革的先进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改革行为,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泉州第十一中学特色课堂,实现泉州第十一中学崭新发展,特制定《泉州第十一中学“三段六步学案导学法”课堂模式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提升学生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根本,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方向,以落实学校提出的“三名”目标为宗旨,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宗旨,强化常规管理,优化课堂教学,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爱学、会学、乐学,教师爱教、精教、乐教,走出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的绿色高效课堂建设之路,建立与完善适应教育信息化的绿色高效课堂模式和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我校办学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二、课改原则

1、融入现代教育理念。课堂教学改革既对经典的教育理念进行吸收和运用,也要借鉴和融入学校实际、符合教学规律的新理念。

2、发挥团队集体智慧。课前教师集体研究,共同探讨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选取最优方案,形成统一的导学案、提高案。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充分相信学生,用讨论代替讲述,用互动改变被动,用质疑取代提问,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学习。

4、转变师生教学方式。引导师生把时间、精力从课后转到课前,做到“先学后教、作业前置”。变传统的“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师布置生完成”为“学生预习、学生质疑、学生解答、学生展示”。让师生在主动、互动中共同完成目标,获得提高。

三、课改重点

1、抓教师集体备课。主要是研讨导学案,通过学校课改领导小组督查年级组,年级组督查考核备课组,保证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内容、定地点、定主备人、定中心发言人,确保有质量、有效果。

2、抓导学案编写。主要是要体现共备环节,融入集体智慧,通过备课组长签字确任,年级组的跟踪督查,教研室会同学科组每月一次导学案考核评比,保证每份导学案符合“三段六步学案导学法”课堂的设计要求。

3、抓课堂结构。主要是要体现“三段六步学案导学法”环节,通过年级跟踪听课,学校课改领导小组随机听课,及时反馈通报,确保课堂结构符合课改精神。

4、抓学生课前预习。主要是要体现“先学后教”,任课教师通过抽改或全改学生导学案,督促学生课前预习,通过学校课改领导小组随机听课时检查学生导学案的批改情况,保证学生课前预习落到实处。

四、课改范围

1、年级:初一年级新学期全面启动,初二年级课堂教学和集体备课逐步执行,初三年级集体备课按方案执行。

2、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

五、实施步骤

1、调研、考察

选派教学、教研管理人员外出学习、考察。

2、宣传、动员

1)教学、教研管理人员向全体教师汇报考察结果。

2)确立教改方向,召开座谈会、动员会。

3)邀请教师开设观摩课。

3、启动、实施

1)制定教改配套措施。

2)确定课堂教学模式。

3)确定“规范化”集体备课流程。

4)精心编制导学案。

5)组建学习小组,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

6)典型带动,全面跟进。

4、总结、提升

采取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及时了解教改出现的问题,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环节。

附件一:“三段六步学案导学法”教学模式操作规程

一、“三段六步学案导学法”的含义 

“学案”就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学习方案。“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发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模式。 

1“学案”由学习目标、知识结构、认知方法和技能训练四个要素组成。教师设计学案时,首先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和学生活动内容,着力点放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如观察、联想、对比、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要准确、具体,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知水平的高低,通过启发性、趣味性等问题设计和学案的情景设计,使学生进入角色,激起兴趣,达到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2“导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导”,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即创设情境、明确任务;组织学习、适时点拨;合理评价、情感推动。二是“学”,其中包括扫除显性障碍和找出疑难问题,也包括对教学内容要点的梳理和重点目标的明确。应当注意的是,这里教师的“导”是为学生自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3“三段六步”是指:

1)、预习导学①明确目标 ②自学质疑;

2)、合作探究③小组交流 ④展示点拨;

3)、导学测评 ⑤训练拓展 ⑥小结反思 

二、“三段六步学案导学法”的操作流程 

1、明确目标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老师在课堂上应从“一切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再回归于孩子的生活”这一理念出发。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唤起学生情感”等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导入可以用多媒体、故事、游戏、问题、悬念、图象、开门见山等方式。导入新课后要立即出示目标。教师根据所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按照课程标准对所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可运用外显行为动词表述,表述要明确、具体、清楚、实用,具有明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不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而是用“能记住”、“能说出”、“会应用”、“能默写”“能解答”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目标可用多媒体打出,也可印在学案上,也可事先写在黑板上。 

2、自学质疑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通过看书、作批注、查资料、思考等方式自学感悟。课前教师要精心备课,自己吃透教材,充分考虑学生在自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充分考虑如何科学高效地指导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科学、实用的学案,学案中要含有指导学生自学的自学提纲。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先预设一些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①学什么,让学生明确自学的内容。例如:从课本哪一页到哪一页,从哪一框到哪一框。

②以什么方式自学,让学生明确自学的方式。例如:看书、做记录、观察图片、查资料、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等等。

③学多长时间,让学生控制好自学的进度。另外,可以根据实际对自学感悟情况进行检测,即用基础知识点组题,检测观察自学成果。使施教更能实现以学定教,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更便于教师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3、小组交流 

学生自学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组长具体组织,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让优生影响、带动、帮助同组的人,更多的关注差生,共同去讨论去思考,共同进步。通过讨论交流,实现“兵教兵”,最大限度地解决本组同学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在小组交流过程中,教师必须静悄悄进行观察,不提问不辅导不出声。 

4、展示点拨, 

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各小组根据合作探究情况,把成果或者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在班上进行展示,其他组进行补充、点评、质疑。教师起好牵引鼓励和点拨作用。此时,教师基本全面掌握了学生自学情况,明确了全班同学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快速进行课中备课并点拨精讲。本环节是学案导学六环节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对于全班存在的普遍问题、典型问题进行精讲点拨。

一是精讲:严格执行“三讲三不讲”的要求,讲难点、讲联系、讲规律;学生能自学学会的知识不讲,学生能合作交流学会的知识不讲,能以练代讲的就只练不讲。注重 “三讲清”讲清概念,讲清联系,讲清作用。对于学生不理解难度较大的难点和易混易错的问题,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教师针对其疑点,快速确定讲的内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是点拨: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典型问题再度展开讨论,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例如某个问题,个别好学生能解决,其他同学仍不懂不会,教师可让尖子学生做"老师",实现“兵教兵”,面向全体学生讲解,教师补充点拨。这一环节对老师提出很高的要求,在课堂上整合学生反馈的疑难信息时,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备课条件下进行随机备课,它需要教师有更丰富的知识,更高的教学机智,更精湛的业务水平。这一环节要求教师耐心倾听学生展示的内容,不重复学生的展示内容。教师点拨时要求精辟、精炼,不絮絮叨叨、拖泥带水。 

5、训练拓展 

这一环节要着眼于绕开精英教育的误区,完成学生的梯队提升,加强教学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的联系,改善学生对知识和知识学习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认同。教师出示根据教学目标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的当堂达标检测题,这一环节的注意事项:①当堂训练题要结合学科特点精心设计,整合课本、资料上的题目,不要照搬课本或资料上的原题。②当堂训练题要分层次设计,可设必做题,拓展题(与本节有联系的思维题,或者是下一节或以后所学知识的铺垫,起到巩固拓展所学知识的作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全班学生都有所提高。③当堂训练可以独立完成也可同桌2人小组合作完成,组内进行互阅。学生能交流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完成,教师及时启发引导、点拨纠正。④教师的反馈矫正要关注学困生,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 

6、小结反思 

这一环节是为学生及时构建知识体系而开展的整合性认知活动。让学生对学得的知识及其本质属性进行再认识,对自己掌握的知识,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归类链接,构建出个性化的比较科学的知识体系。学生小结:①学生个体先自结,整合知识点,构建并以一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知识网络。②组内可以交流,互相借鉴,共同提高。③教师适当地引导组间交流,完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评价中使思维有更深入的延展与批判,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教师小结:①教师进行点评式小结。②用多媒体小结。③将课堂表现计入学生平时成绩或计入小组成绩。 

三、“三段六步学案导学法”的使用范围 

使用范围:初中七、八、九年级。“三段六步学案导学法”,是为课堂教学改革学校和教师提供的一个参考模式,这种模式是一个基本框架,不是固定不变的,各学科要根据这种模式作为母体,创造性地衍生学科模式,如衍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使模式的推进更具执行力、更有操作性。要科学理解该模式的真正内涵,要与学科结合,将理念内化、细化为学科的操作程序与要领。还可以与其他模式整合,创造出新的教学模式,从而形成“百法齐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 

 

附件二:四种课型设计要领 

以该课堂教学模式为总纲,下面提出了“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讲评课”四种课型的设计要领,旨在通过设计要领的剖析,引导教师科学地实施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授课教学模式案例设计要考虑六点: 

1、如何导入    

2、自学提纲   

3、自测题   

4、预估出现的问题 

5、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6、设计分层题组 

复习课的“以练代讲”模式案例设计时考虑四点: 

1、复习的是哪一段的知识,这一段知识有几个知识点,几个基本方法,哪些重要哪些次要。 

2、哪些基础题能展示这些基本的知识点和方法。 

3、这些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是什么?和哪些知识链接较多。 

4、这些知识点和方法在新课程的中考中如何考? 

习题课“分解任务,小组展示”模式案例设计时应考虑五点:

1、今天习题课要巩固哪些基础知识点和基本方法。

2、今天习题课要和哪些知识链接,做哪些拓展和延伸。

3、有几个小组,设计几个题,每个小组的任务如何分配。

4、每个小组中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如何点评? 

5、用什么方法让小组展示。 

评讲试卷课“找准问题疑难,题组分解补漏”模式设计时应考虑四点: 

1、测评的是哪些章节的知识? 

2、这次测评的共性问题和疑难有几处?具体体现是什么?症结在何处?

3、根据问题疑难,设计的题组是什么? 

4、这些题组用什么方法解决,教师如何讲解提炼? 1:如何设计学案   

 

附件三:学案设计程序

一、学案设计的程序 

1、研读教材。教师必须熟读深思,确立三维目标,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明晰内涵与外延。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对知识进行拓展、创新,必要时还可提出策略和方法,供学生共同交流、共同讨论,共同设计最佳学习方法,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2、分析学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2)学生最易出现的问题。(3)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4)处理突发问题的对策。 

3、优化资源。我们要结合学生特点、新课改的要求,对知识加以甄别、筛选和加工,同时我们也可以在反思的基础上,借助于教学用书,参考名家设计,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学案设计。 

4、集体研讨。每周确定一名主备人,同组确定同一课题,先由主备人写出集体备课的说课稿,设计出学案的初稿。集体备课时,主备人进行说课,同学科的教师针对说课内容及学案初稿进行研讨,发表各自的见解,确定教学的设计与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以及能力训练题的量、面、难易度等,分析内容的选择是否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在此基础上达成共识,进一步完善最终形成学案。 

二、学案设计的模式

学案的设计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但学案的模式一般常包括学习目标、自学检测、问题讨论、思维训练、学习小结等五个部分。 

1、学习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拟定的学习目标,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综合应用。让学生自学时目标明确。 

2、自学检测。根据“学生自己能弄懂的知识,课堂上不教”的原则,将这一部分内容编制成基本检测题,上课前,把它们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自学检测”的内容,自主钻研教材,并回答“自学检测”中提出的问题。 

3、课堂探究。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及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而拟定的讨论题,是教师课堂上的主要话题,是诱发学生学习的关键部分。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个体发言、同位探讨、小组讨论、全班辩论等多种讨论方式,充分调动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尽可能互相启发,消化个体疑点。 

4、思维训练。当问题讨论渐进尾声时,教师要精心设计或精选具有一定思考容量、短小精悍的题目——“思维训练”题,让学生训练,巩固知识和培养思维能力,把整节课推向高潮,同时又对个别知识点加强巩固温习,让学生有更大的思维空间,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目的。 

5、学习小结。让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全体同学足够的重视;教师要及时反馈、评价学生课堂的表现,起导向作用。

 

附件四:小组合作学习具体事宜   

1、合理分组 

我们假设班内有48名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班内所有学生按4人一组分成12个小组。首先,在进行广泛的班级调研的基础上,教师从全班挑选出12名成绩好、责任心强、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归为一类,编号为A,分别担任12个小组的组长,组与组之间组长座位相邻,便于组间交流。然后按学习成绩和能力水平分为3类,从高到低变为BCD,每类12名同学。之后,班主任从每类学生中各选一名构成124人小组,由班主任和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注意要使各组组员实力基本相当,组际之间的综合水平基本平衡。 

2、团队建设 

组建好学习小组之后,接下来就是让合作学习小组健康正常运行,关键是通过增强小组的凝聚力。

(一)组长培训。组长是小组的灵魂,是教师的帮手。教师要定期培训小组长,培训时除了了解反馈信息外,还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使他们领导的小组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二)起好组名。团队初建,由组长牵头,组员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 

(三)座位排列。这种座位排列模式优点如下:

1)有利于教师对各组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情况进行宏观调控;

2)组员可亲密接触,有利于资源共享、及时交流;

3)组员可以互相观察,有利于团队成员间互帮互助、互相监督,共同提高;

4)有利于各小组展示活动成果

5)有利于教师参与小组讨论、指导小组活动。

(四)合理分工。由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特点,自愿选择在小组中的分工,组内统筹协调,充分调动每个组员的积极性。

(五)制度建设。班级、学科要针对具体情况,设计制定出各个时期的导向评价机制。各小组组长要组织成员对今后学习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制定出激励和约束机制。在小组建立之初,各组讨论确定团队的努力目标和团队的口号。之后,由各组成员根据本组特点,结合本组目标制定组内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公约。各组的公约不尽相同,但是要贴近实际。最后将目标、口号和公约加上小组全体的集体照制成“团队名片”。在共同目标的作用下,每个小组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目标的达成是以小组而不是以每个组员的成就来衡量的。这样,好学生会积极帮助后进者,差生为了集体也会尽最大努力。 

3、形成科学的评价机制 

如何才能使评价机制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呢?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让学生了解合作学习评价的要素。学生明白了合作学习评价的要素之后,就知道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到底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就会有意识地调整合作学习的安排及个人参与时的表现。二是评价过程的公开比评价结果的公布更重要。各小组会与优小组进行对比,找差距、比高低,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根据我县的课堂教学现状,我们应当学习使用“捆绑式”小组整体评价。小组合作学习刚开始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不会的问题不愿意提,会的问题不愿意讲。教师要向学生提出课堂上哪怕问一个问题、到黑板上展示哪怕是错的或者纠正别人的错误都同样得分,这样就会刺激学生的表现欲望。对于回答问题,很可能出现活跃的都是“老面孔”。那我们就可以在评价机制中提出,周活跃次数超过组内成员最低活跃次数5次以上的不予计算,这就要求各个小组都要关注那些不太积极的同学,减少两极分化。为了提升班里学生的整体成绩,我们还可以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必修课的评价中以小组成员的最低分作为小组得分。通过这样的评价,在班里会形成人人关注学习落后学生的良好氛围。小组成员出现懈怠时,大家之间会互相督促、互相帮助,甚至每天安排专人抽查他们的学习情况。 

4、合作技能七字诀 

表达紧紧扣中心,有根有据说得清。 倾听专心不插嘴,注视对方动脑筋。 

支持对方露微笑,点头鼓掌竖拇指。 说服他人表明理,话语委婉少批评。 

求助别人要虚心,得到帮助表谢意。 帮助同学有热情,诲人不倦解疑难。 

反思自己有勇气,敢于认错学别人。 建议之前多思考,敢于创新献良策。 

自控守纪听安排,融入集体留个性。 协调沟通求大同,交往合作齐向上。

 

附件5:课堂教学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一、彻底洗脑 

1“时间+汗水”型教师是不会享受幸福的教师。 

2、传统教学让教师教的苦教师讲和学生讲是不一样的,学生讲其他学生会感到平等,敢于批评、主动提出质疑。教师讲不清楚的就让学生讲。 

3、对待同一个问题,学生有不同的观点、体验和理解。他们说出来,即使是漏洞百出,依然可以丰富教学资源。 

4、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或发表意见的正确与否并不是最重要的,学生整体的参与互动的过程才是最珍贵的。 

5、教师不是“讲”师,是导师、是组织者。学生是主人,教师是引路人。 

二、迅速行动 

1、尽快掌握“三段六步学案导学法”,并明确每个步骤的要求。 

2、学案设计实行分工合作,备课组一人主备,集体讨论,集体修改,共同使用。

3、改变过去备课备知识,备教材,备教参的做法,要把学生作为重要资源。注重备学生,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注重如何引导学生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预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4、了解学生,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5、耐心倾听,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6、加强组织协调,增强学生自信,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力。 

7、课堂上,教师要尽量使用幽默风趣、民主尊重且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得体的举止手势。比如:(1)你真了不起!你们组同学肯定都像你这样熟练!(2)老师为你的进步感到高兴!老师和同学都相信你会说得很好!(3)请坐!(不要说坐下吧!)、请你回答这个问题。(要用“请”字。)……(用语举例附后)。再者,课堂上老师真诚的微笑,赞赏的目光都是不可缺少的,这对孩子可能都是一种肯定和鼓励。 

8、教研活动认真务实,观课议课实事求是,既不过多美言优点,也不隐瞒不足,必须提出建设性意见。看课看两点:一看是否体现新课程理念(自主、合作、探究),学生是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二看学生的学习的效果如何。 

9、教师要研究和反思课堂小现象。对于课堂改革失败的教训,大家集体进行总结探讨、分析会诊,不断提高。 

10、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课堂生成有时无法预测,必须学会随机应变,做好课中备课,进而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附件6课堂教学改革对学生的要求   

一、学习理念 

1、知识是学生学会的,不是老师讲会的; 

2、能力是自己练出来的,不是听老师讲出来的;

3、要坚信: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

4、建立三种境界:听明白、想明白、讲明白,讲明白是最高境界。如果想进步,你就去教别人吧。教会了你才等于真会了。 

二、学习要求 

1、课前准备充分,物品放置齐整,安静等待上课。 

2、自主预习时,主动、认真、投入的完成预习提纲要求的内容,并保持组内安静。 

3、交流讨论时,组内分工明确,讨论积极主动、热烈有序,发言面广,有理有节;达到了解决问题或产生新问题的目的;无乱扯捣蛋、高声喊叫等不良现象。 

4、展示时,参与积极主动,一周内各成员至少应有一次展示;板演规范清楚,讲述或发言响亮、清晰,条理清楚,见解或方法独特、有新意。 

5、组内各成员尊重他人发言,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思考,在倾听后评价他人发言,及时补充自己的想法。 

6、善于思考,能及时发现和提出问题,别有条理的表达思考过程。

 7、组内“兵教兵”结对明确,成员间互相帮助,主动为学习有困难的组员解惑答疑,达到共同进步。 

8、每次课堂检测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评改,并及时做好记载。 

9、组长认真组织安排组内学习活动,组内成员服从组长和教师的指导,听从组长和教师的指挥。 

10、做到入室即静,进入教室,不管上课还是下课,学习风气浓厚,无追打、乱扯、闲聊等不良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