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泉州第十一中学 >> 正文 今天是:

泉州第十一中学高中课程实施方案

文章来源:泉州第十一中学点击数:1688更新时间:2018-11-06

泉州第十一中学高中课程实施方案

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权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校办学特色,学校根据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共同参与课程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本着“以人为本,师生素质和谐同步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及我们学校的实际,特制订本校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实施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立足我校实际,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形成符合国家课程改革要求、具有校本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促进教师素质整体优化,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整体不断提高。

二、课程实施的目标和任务

1、全面试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研究探索高中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课程方案提供经验。

2、着力提高学校管理课程和课程建设能力,形成管理及课程建设能力,形成开发和共享课程资源的机制。

3、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与普通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4、建立新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5、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6、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普通高中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注重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课程实施的组织机构和职责

1、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  

  员:教务处主任、教研处主任、总务处主任、办公室主任 

主要职责:负责对学校课程实施做出正确决策和部署,在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办学条件、制度建设、师资培训、舆论宣传等方面提供保障,对实施过程加强指导和监控。

2、课程资源开发工作小组

  长:分管副校长

  员:教务处主任、教研处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

主要职责:

1)研究学科课程结构,为学校课程设置进行理论指导;

2)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和专业发展意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修习计划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理论探讨,为学生提供选课指导意见;

3)开展学生学分管理办法研究,提出各学科学分认定办法,促进学分管理工作的发展。

4)开展校本研究,充分挖掘学校和地方课程,逐步建立以校为本、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学校联合开发课程机制。

3、课程管理工作小组

  长:教务处主任

  员:教务处副主任、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主要职责:

1)执行《学校课程实施试验方案》,开展课程试验;

2)编制学校课程计划,建立既符合国家要求,又有学校特点的课程体系;

3)执行国家课程标准,编制学校课程开设计划;

4)建立并实施《学分认定及学业评价办法》

四、课程结构和管理办法

1、课程结构

学习领域

科目

必修学分

选修I学分

选修II学分

备注

语言与文学

语文

10

8

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以及自身条件开设,供学生选择。


外语

10

6


数学

数学

10

610


人文与社会

思想政治

8

20


历史

6

40


地理

6

40


科学


物理

6

28


生物

6

02


化学

6

26


技术

信息技术

4



通用技术

4



艺术

音乐

3



美术

3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

11

9


综合

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

15



社区服务

2



社会实践

6



2、课程管理

(1)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活动1周,假期11周。每学期按照两个学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9周上课,1周复习考试。每个模块通常36学时。每周按照5天安排教学,每天7学时,每学时45分钟。

(2)每个必修和选修模块经过规定的学时、规定的方式学习并达到质量要求,可以获得2个学分。必修课程全部开设,选修课程按各科课程标准分类别、分层次设置若干选修模块,在高一下半年至高二,开出若干门选修II课程供学生选修,保证每个学生取得不少于6学分。

(3)研究性学习:每周安排2课时,共安排8个学段学习。第一学段,用于研究性学习基础知识培训学习,其余学段进行专题研究,要求每个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4个课题研究,至少获得15个学分。

(4)社会实践:每学年安排一周,高一年级入学时进行军训活动;高二年级到社会实践基地参加实践活动;高三年级进行社会调查、参观高校、校内实践活动等。

(5)社区服务:高一、高二各安排35课时,可分散安排,也可集中安排5天。

(6)课程开发方面:

一是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打破年级学科界限,组织教研组、备课组、骨干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和设置,形成学校教案集;

二是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成为学校开展德育、人文、科学、艺术、体育教育的重要载体

(7)对于学校开出的课程计划,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自主选课,学校根据学生选课情况、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作出调整,订出学校课程表。学生依据学校课程表调整个人修习计划,派生出学生个人课表及教学班课程表、教师课表等。

五、课程编排的原则和程序

(一)课程编排的原则

1)除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选修课程外,高一年级主要设置必修和必选课程,从高二年级开始逐步增设选修课程,要求绝大部分同学在高三上学期完成毕业所需的学分,以获得毕业资格。高三下学期,除安排必要的体育课外,主要安排高考复习。

2)学校课程规划:按学科课程进度安排必修课,在保证必修课的基础上安排选修课。选修课中某一个学科、某一模块的知识需要其他学科知识支撑时,则按知识层次关系开设,选修课的系列之间、模块之间、专题之间没有递进关系的实行平行开设。

3)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高一年级,语文、英语、数学,每周开四节;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每学期完成一个模块,每周两节;体育每学期完成两个模块,每周两节,音乐、美术高一每学期各完成一个模块,每周各一节,音乐、美术高二学年各完成一个模块,每二周各一节。

4)学生选课程以学期为单位,即一次选定本学期内两学段所有想修习的课程。学生选课在每学期末进行,学校在下学期开学前基本完成排课。

5)学校在保证开设所有必修模块的前提下,有选择地优先开设所提供选修模块的选修课程;同时,学校将制订规划,创造条件,力争多开设高质量的选修模块课程。

6)选修模块开设的要求:20名以上学生选修的课程,学校保证开设;70名以上学生选修的课程,分两班开设;20人以下选择的课程,学校不开设。

(二)课程编排程序

1)各个科组讨论并提出本学科必修课和选修课开设意见以及课程说明,报学校教务处审定。

2)教务处会同教研处对各学科上交的方案进行汇总和调整,排出学校必修课课表,列出下一学期供学生选修的选修课清单,报校长批准。

3)学生根据学校的必修课表和选课指导手册,在导师的指导下,依据自己的意愿进行网络选课。

4)教务处会同教研处对全校学生选课情况进行汇总、统计、调整,编排出下一学期的选修课课表。

6)学生依据学校必修课课表和选修课课表制定自己的个性化课表。

六、学生选课

1、编制《学生选课指导手册》

《学生选课指导手册》主要内容

(1)前言----选课的目的、意义

(2)普通高中课程简单介绍

(3)各学科必修、选修I、选修II设置方案及选课指导

(4)学分认定办法及学分管理体制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课

七、课程实施及评价 

1、组织学习课程标准,认真组织学校全体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用校

本教研促进学校教学改革,以教学质量标准为基准,规范日常教学行为。   

2、明确教研组、备课组、骨干教师、一般教师的教学任务。  

3、发挥教师潜能,倡导校本教研、即时教研与个人教研相结合的教育科学研究模式。   

4、加大贯彻教学管理制度的力度,重视学校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的建设。

八、保障措施 

1、成立由校长负责之下的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2、规范和指导教师执行和开发学校课程的程序与管理,加大对教师

课程开展能力的培养。  

3、有计划、有重点地研发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选择学习的平台。   

4、建立学校课程评价制度,强化课程管理,确保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