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泉州第十一中学 >> 正文 今天是:

泉州第十一中学创建“省一级达标高中”五年发展规划

文章来源:泉州第十一中学点击数:3371更新时间:2018-11-06

泉州第十一中学创建“省一级达标高中”五年发展规划

2014年9月-2018年8月)

创建省达标高中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校积极、主动与创造性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推进学校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的重要途径。自2014年5月被确认为省二级达标高中以来,我校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规范办学行为,深化课程改革,加强学校管理,不断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学校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早日成功创建省一级达标学校,促进学校尽快向优质高中发展,学校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印发的《福建省达标高中评估办法(试行)》文件精神和洛江区委、区政府提出创建“教育强区”的工作要求,经过充分发扬民主、科学论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学校概况

泉州第十一中学创办于1999年春,坐落于洛江区政府所在地,位于风光秀丽的洛阳江畔。建区伊始,洛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就把学校按照省一级达标学校的要求进行规划、建设。2000年秋季招收初一年新生,2001年秋季招收高一年新生。学校现有在校学生2188人,共46个教学班,其中高中23个班,学生1053人; 教职工186人,其中专任教师172人。学校总占地面积56058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31637平方米,绿化面积13896平方米。校园建筑群布局合理,拥有教学楼一幢48间教室、科技实验楼一幢,慈恩图书馆、男女生宿舍楼、师生餐厅各一幢和400m标准环形田径场一个。学校建成了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初、高中教室全部配备多媒体。

建校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体师生秉承“敦品 励学 求真 创新”的校训,本着“以人为本,教育即服务,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办学理念和“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帮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逐渐成长”的育人宗旨,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化、民主化的规章制度,狠抓师资队伍建设,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强化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和基础道德养成教育,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规模迅速扩大,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成绩喜人。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图书馆先进单位”“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学习型组织创建单位”“福建省五四红旗团委”“泉州市德育工作先进校”“泉州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泉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2014年3月被省教育厅确认为福建省二级达标学校。

 

第二部分  现状分析

一、发展优势

1、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学校发展的坚强后盾。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教育督导,提出要顺利通过省“两项督导”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创建“教育强区”的奋斗目标,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进一步确立,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区委、区政府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泉州第十一中学高度关心,从班子的配备、教师招聘、职称评聘、硬件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区委、区政府及教育局的重视是学校创建一级达标高中的强大动力和坚强后盾。

2、凸显的区位优势,是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泉州第十一中学,坐落在万古安澜的洛阳江畔,西望海峡体育中心和华侨大学,南接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北枕长虹横亘的洛阳桥,紧邻市政大道安吉路和大坪山隧道,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地域优势突出。近几年来,随着泉州市洛江区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飞速,特别是泉州中心市区东扩、泉州第一人民医院新址、闽台五金机电商城的迁入及商品房的大面积开发等,洛江区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给泉州第十一中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3、优良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保证。教师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与骨干力量,学校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握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这一着力点与根本点,以好教师促好业绩,以好业绩引好教师的思路,努力打造一支年龄结构优、敬业精神强、教育理念新、业务素质高的教职工队伍。建校伊始注意把好教师准入关,面向全国招聘,要求新任教师必须是全日制本科以上优秀毕业生或省市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确保引进教师的质量。现有教职工186人,专任教师172人。其中:高中专任教师90人,本科以上学历占100%;具有中、高级职称教师75人,占高中专任教师总数83.3 %;高级教师28人,占高中专任教师总数31.1%;全校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33名,占专任教师的19.2 %;有11人达到研究生学历。

4、喜人的教学业绩,是学校发展的坚实基础。几年来,我们通过细化常规检查、优化年段管理、抓实听评课制度,做到规范办学,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高考、会考成绩逐年上升。2014年高考上本一线15人,本科192人,本科上线人数、上线率居洛江区第一;范静怡同学以616分荣获洛江区应届理科状元。稳步提高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了学校发展的影响力,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高效的课堂改革,是学校发展的有力推手。不断深化的课堂改革,是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强有力推手。作为泉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学校,积极创设条件,不断推动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化。一是加强学校制度建设。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学校管理规章,制定了《泉州第十一中学教师业务量化评化考评细则》,对教学的备、教、批、辅、听、考、评以及实验等各个教学环节做出明确规定,并逐步加强常规管理,夯实管理过程。二是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备课方面强调合作式集体备课、专题式教学研究;课堂方面强调预习反馈定目标、分层教学解疑难、合作交流来理解、教师评价促提升,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二、存在问题

1、师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女教师偏多;年龄结构失衡,年轻教师偏少;岗位职数不能满足教师晋级要求,目前已评未聘高级教师28人,已评未聘中级教师7人,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有影响的名牌教师不多,师资结构不合理,有待进一步优化。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广,教师的课程理念、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教师评价制度还不够健全,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如何真正建立“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优劳优酬”“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进一步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尚需深入探究。

2、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目前校园布局合理,校舍设计和建筑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但教育设施与高标准、现代化的办学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学校没有体育馆。综合楼虽已封顶但配套设施及办公设备添置还需要资金投入。图书馆藏书量和设备不能满足一级达标高中的要求,急需补充。相应实验室和功能室还应增加,音、体、美、劳、电教、理化生实验等教育教学设备还需进一步添置完善。

3、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虽然高三毕业班学生高考本科以上上线率达到省平均水平,但与一级达标要求,特别是本一上线率尚有一定差距。全体教师还应进一步转变观念,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积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4、办学特色有待进一步凸显近年来,学校领导充分挖掘艺术教育的潜力,拓展艺术教育的空间和方向,不断提高全体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艺术教育取得初步成效,被评为“泉州市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但要成为鲜明的艺术教育办学特色,还要进一步努力。如:艺术专用教室配备不足,场馆、装备尚不能充分满足学生活动需要;学生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不多,缺少展示空间和平台,艺术社团覆盖面不够广;艺术教师不足,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教学能力还要加强,课堂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对艺术教育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校本课程开发较为闲散,不系统;学生艺术素质测评还比较欠缺等。

 

第三部分  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创建一级达标高中为载体,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帮助每一个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逐渐成长”为育人宗旨,以促进师生、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目标,全面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丰富学校内涵,全面实现泉州第十一中学新飞跃。

二、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学校发展为主题,以教学改革为主线,以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教育科研为动力,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努力实现管理科学化、资源现代化、师资专业化、办学特色化的示范性普通高中校。

三、实施步骤

1、规划阶段:至2014年10月完成创建发展规划,并获教代会讨论通过;2014年11月通过区教育局的检查确认,获得区教育局的《创建发展规划任务完成确认书》。

2、创建阶段:至2018年6月,根据创建规划,各部门落实工作责任,实现达成度。

3、自评阶段:2018年6月学校充分发动广大师生员工,学习和对照评估标准,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查和测评,认真撰写自评报告(包括学校基本概况,创建工作做法,成效、特色及经验,存在的问题,整改方向及措施等内容),并填写好《福建省达标高中评估学校自评表》。

4、申报阶段:2018年8月学校向区教育局提交《福建省达标高中评估申报表》和《福建省达标高中评估学校自评表》,争取市教育局对学校进行资格审查和通过省教育厅组织评估验收。

四、分项目标及实施策略     

(一)制度建设

发展目标

进一步健全管理机制,优化管理模式,提高管理实效。根据省一级达标高中的要求,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办学理念更加成熟;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管理的服务职能和民主程序,形成更加和谐、富有效率、符合课程改革要求、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学校管理机制,并向精细化、民主化、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实施策略

1、办学思想更明确。学校进一步明确办学思想,加强班子建设,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促使班子成员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让全体班子成员认识到“发展才是硬道理”;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切实加强内部管理,着力抓好内涵建设,推进学校有特色地发展。

2、办学行为更规范。严格按照规范办学的相关要求,在课程设置、作息时间、考试评价、招生行为、教学用书等方面做到全面规范管理,制定《泉州第十一中学课堂教学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做到依法治校,依法执教。

3、管理工作更精细。学校实行精细化管理,力争达成“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在管理中,人人都接受管理”的目标。学校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考核细则,并在2018年6月前编印成册,让教师工作有章可循。各部门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制订年度工作计划,能进一步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学期或年度目标和考评标准,将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在工作中,让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都能配合学校管理,支持学校工作,关心学校发展,促进全校师生形成团结向上、和谐高效的工作氛围。

4、管理理念更先进。在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在学校内部要营造出一种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理解人的文化氛围。促进管理工作努力做到:坚持“一条原则”,一切为了师生成功发展;落实“两个服务”,服务师生健康幸福,服务师生创新创造,做到服务育人。

5、管理过程更民主。坚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扎实开展“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学校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坚持发挥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挥党支部、工会和教职工大会民主管理与监督作用,积极深化党务公开和校务公开,畅通教职工民主参与管理的渠道,提高教职工参与管理的热情和监督作用;坚持发挥社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促进社区代表参与学校治理,支持学校改革发展。

达成度

1、至2017年,班子成员每人至少主持一个课题,至少撰写1篇关于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方面的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形成班子成员年度述职考评机制,满意度测评超过90%。

2、构建新的办学理念,形成明确、清晰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目标;健全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编制《学校管理手册》 《学校发展手册》 《教师发展手册》 《学生发展手册》,做到管理科学、规范。

3、加强党建工作,形成“123”(一个中心,以政治建设为中心,凝心聚力创一级;两个抓手,抓党建、团建、队建,抓课程、课堂、课改;三个关爱,关爱学困生、关爱贫困生、关爱贫困党员)党建工作特色。

4、加强党政工共建工作,创建文明学校和先进模范职工之家,创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和文明交通学校。坚持每年召开一次教代会,提升全体教职工的参政议政能力。

5、建立健全家长学校,加强与社区的联系,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校园开放日”,促进社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提升学校知名度。

(二)资源建设

发展目标

实现资源现代化,育人环境优美,办学条件优良。进一步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做到美化、绿化、净化;进一步完善实验设备,添置理、化、生实验室、探究室、仪器室、准备室、药品室(含危险药品室)等实验器材;增添音、美、史、地、网络中心、电子备课、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心理活动室、科技活动室、阶梯教室等功能室的实验教具;进一步完善教学设施,保证有足够的学习生活场所;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装备和校园网络系统,提升现代化办学条件。

实施策略

1、制定计划到位。建设有计划,根据建设需要,制定计划,轻重缓急,逐步推进,力争到2018年6月完成相应硬件设施的建设任务;使用有计划,各功能教室有使用安排表。

2、落实责任到位。根据规划,做到每个项目有人分管、有人具体负责,项目有计划推进,有跟踪检查,年底有验收。物品使用做到专人保管,记录齐全。

3、保障措施到位。每个项目做到开源节流、科学合理编制经费预算,相关保障措施到位、经费及时到位、装备及时到位。

达成度

1、2015年建成综合楼并投入使用,2017年拟建一幢教学楼,2018年拟建设一幢体育馆;力争2017年完成食堂改造,保证学生餐厅餐位数不少于常年就餐学生数70%。

2、按一级达标中学标准添置并配齐体、音、美、卫生室器材,充实图书馆藏书数量,装备电子阅览室;增加配置通用技术实践室,理化生探究实验室,购置配齐各功能室新课程需求的仪器设备。

3、更新多媒体设备,2016年拟建录播室一间,实现人人拥有一台机算机;2017年拟建设多功能报告厅一间,2018年拟建设资源平台一个,智慧教室一间,更新各班级多媒体设备;力争2018年提高网速,达到校园网出口带宽高于500M,班均出口带宽高于10M

4、经费资产管理做到有专人、有软件配备管理,做到账、物、卡相符,资金单项金额和总金额清楚;成立学生资助中心,让学生学习无后顾之忧。

5、设备使用做到件件有人用,功能教室做到间间有人管。

(三)文化建设

发展目标

学校文化建设要倡导特色,注重环境;把握舆论,营造氛围;活动引领,学科渗透;校外延伸,丰富载体;学校文化建设要坚守文化自信。全校师生要对学校长期积淀形成的校园核心文化建立信仰,并以此引领自己在校内外工作学习生活中迎难克艰、奋发进取,实现师生成长和校园文化的再发展。让其成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力量源泉。

实施策略

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学校重新规划和改造校园环境,内容包括:粉刷、装修宿舍楼、教学楼和科技实验楼,添置校园景观灯和校园文化石,装修综合楼大厅文化墙,改善学生食堂内部条件,种植修复枯死的草坪和树木,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按规划分批完成学校的净化、绿化和亮化工作;增设宣传栏、LED等各种文化设施等。在教学楼、宿舍楼、科技楼等主要部位悬挂名人名言宣传字画,展示研究性学习成果、学校的校训和教书育人理念,提升校园文化层次。
    2、加强精神文化建设。一是创新文化宣传阵地,如完善学校网站、十一中微信工作群、建设电子屏;二是创新文化活动载体,如建立艺术中心,体育中心,学生社团,拓展学生活动渠道。三是创新文化教育方式,开展健康向上激励教育、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好主题特色活动;以校园内法制教育基地、“泉州第十一中学道德讲堂”为载体,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礼仪道德教育、文明上网教育;加强“三风”建设,制定学生训育标准和教师容止观鉴,彰显学校教育哲学;加强感恩和责任教育,培养学生责任感和感恩意识;加强励志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斗志。四是创新文化建设内涵,给予少数民族学生更多的关注,为学生提供了解不同民族文化与习俗的机会,营造多元包容、和睦相处的环境。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提升学生活动文化品味。

3、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基础和保证。学校要通过教代会研究制定《泉州第十一中学章程》,完善规章制度。学校的管理制度要“全”,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内容要“细”,条例明确,操作性强,实行精细化管理;执行要“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实行绩效管理。进一步完善坚持教代会制度、民主议事制度、校务公开制度,做到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做到按章办事,文明治校,文明执教。

达成度

1、2018年前拟建好地震宣传墙、“文化园”和“洛源广场”,提升学校文化内涵。

2、2017年春季社团建设15个以上,2018年春季20个,社团数量达到高中班级总数的50%以上,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文化建设。

3、2017年底完成洛源艺术中心、体育中心等学生活动设施建设,形成校园文化品牌。

4、加强志愿服务建设,力争50%以上师生参与志愿者服务队,形成社区志愿者服务网。

5、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建设一系列规章制度,特别是加强高考综合改革制度的建设。

6、充分利用社区文化资源,发挥社区及社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支持学校改革发展。

(四)队伍建设

发展目标

实现师资专业化,力争人人优秀。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设立适度超前的专业发展目标,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设各种条件,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建设一支具有较强事业心、良好师德修养、先进教育理念、较高科研能力,身心健康、结构优化、氛围和谐的师资队伍。

实施策略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教书育人氛围。学校首先从师德师风建设入手,通过用典型引路,开展专题教育活动等方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言行,树立起良好的十一中教师形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其次是设立争先创优示范岗,树立师德标兵,强化榜样示范作用;第三是引进第三方评教活动,提升教师的道德水准。

2、建立教师成长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依据,树立“专业建设成长教师,教师发展成长学校,学校发展成就教师”的发展观,以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为核心,构建以“成长、发展”为核心的教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提升。建立教师评价系统,每年对教师实施发展性评价,并形成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报告,查摆问题,总结经验,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

3、强化教师校本培训,拓宽教师提升通道。完善《泉州第十一中学校本教研制度》和《泉州第十一中学教研活动制度》,加强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岗位练兵、课题研究等工作,让教师互相促进,共同提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广联谊的策略,促进教师更新教学理念;通过开展教师读书分享活动,读书沙龙,教师讲坛,形成讲学习、爱思考的良好氛围,进而将学校创建成“学习型学校”。 加强与知名学校协作交流,实行开放办学。

4、实施名师培养工程,提高队伍管理水平。完善教师结构比例,努力建设一支科学合理的教师队伍。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加大培养力度,提升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比例;获得区政府支持,引进高学历层次的教师,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提升教师的竞争力与战斗力。

达成度

1、100%高中教师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在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达到高中总数70%以上,其中高级教师不低于25%。研究生学历教师达到8%/以上。

2、80%以上高中教师具有循环教学经历;90%以上教师兼教过一门以上的选修课或指导综合实践活动。

3、2016年培养市级名师1人,2017年培养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2人, 2018年培养市级骨干教师1人,70%以上学科有市级以上骨干教师。

4、90%以上教师能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教学,每学科有40%以上教师能熟练制作课件。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时数不少于20节,课堂教学质量高,优良课比例不低于80%。

5、85%以上教师有参与校级以上课题研究,80%以上教师有CN论文;每年用于教师学习、培训的经费均不低于1200元。

(五)课程建设

发展目标

形成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为目标,开齐上足各门课程,不断开发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构建以“为学生成才而奠基”为目标,以基础性课程为主,拓展性课程、研究性课程与特长性课程相融合,分科课程与综合性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相协调,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相搭配的互相联系、有序统一的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的改革和合理的选科指导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更进一步的要求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关注到每一个学习个体,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

实施策略     

1、科学规范课程管理。充分体现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发展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探讨在教育教学中如何较好地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把课程改革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建设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三级课程体系,加强基础课程,重视活动课程,保证综合课程,开发校本课程,上好通用技术必修课程。

2、深入进行课程研究。在课程研究上,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与政策;要加强对课标的研读,探讨课标、教材、教辅落差的解决措施。切实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教师的特点,在上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研究制定出学校课程,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协调的发展。
    3、稳步推进课程开发。在课程开发上,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力度,修订、完善三年一程的课程设置方案和学生选课指导手册。按照人人参与课程开发的要求,高中每个备课组至少要编写一个或多个校本课程。各组还可以在已有校本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后继续使用缺少校本课程的备课组须另寻素材编写。

4、注重培育课程师资。在课程师资上,要进一步加强师资培训,培育教师课程意识与课程能力;加大教师奖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到课程设置上来。

5、积极开展课程评价。在课程评价上,开展听课和创优质课活动,采用问卷调查,开座谈会等形式,了解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效果;利用评价软件加强课堂的过程性评价,促进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每年对实施的课程开展评价,逐步形成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

达成度

1、全面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足开齐规定的课程。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2、开发校本课程2017年达40门,2018年6月达70门,其中适合高中课程达50门,有活动类、拓展类等,门类较为齐全,形成本校特色课程体系。

3、2015年成立学校课程委员会,制订课程实施评价方案,促进课程不断完善。

4、力争评为市级以上课程改革示范校。

(六)德育建设

发展目标

培养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积极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新途径,制定并实施《泉州第十一中学德育工作三年规划》,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实施策略

1、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形成了“一二三”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框架。学校通过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成立关工委和家委会,建设德育基地,逐步形成 “一二三”即“围绕一个核心构建两条主线实现三方联动、形成四育网络”的德育工作框架。即把“学会做人”作为德育工作的核心建立以教育和教学两条主线进行德育教育和管理的模式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形成管理育人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全员育人”立体网络。

2、丰富德育工作内容。德育内容强化五项教育,即强化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诚实守信、团结友善、合作包容为现代德性的道德教育;强化以行为规范训练为载体的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强化以提高学生遵纪守法意识为基础的民主法制教育;强化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目标的心理健康教育;强化以注重生态文明的环保教育。

3、突出德育工作重点。把抓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学校完善德育常规管理制度,认真抓好班级和团队工作,拓展社会实践基地,突出文明、礼仪、劳动、卫生等教育,强化督查力度,落实考评制度,让学生的行为规范外化为行为,内化为素质,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4、创新德育工作形式。继续做好十八岁成人仪式这个重要德育活动,激发学生内在情感,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感恩社会、担当责任、报效祖国,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让学生通过“自我服务日”活动自主参与学校管理,通过社区服务和社团活动培养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能力。

5、打造德育工作亮点。一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学业生涯规划的指导,通过开设阳光热线、阳光信箱,做好心理咨询活动,出版《心苑》小报,让学生分享成长的快乐与烦恼;对中学生进行学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明确学习目标,认清自身学业发展方向,开始有目标、有计划的学习生活。

达成度

1、争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

2、德育工作做到每月有主题、每周有故事、每日有楷模,形成德育特色。

3、力争每年提高班主任待遇;开设道德讲坛,让教师人人成为德育工作者,培养一批优秀的德育工作者。

4、开设“点亮”工程,让80%以上的学生均能获得不同类别的表彰,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得到提升。

5、加强学生的自我服务意识,学生参与学校“自我服务日”、社区服务、社团活动的人数能达到100%。

(七)质量建设

发展目标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学校努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方式转变;狠抓教学过程管理,强化现代信息技术等媒体的应用,改革学生评价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实施策略

1、加强课堂改革,促进有效教学。进一步完善教科研制度,树立教育科研伴随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的意识,鼓励教师立足校本,从问题出发,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把课改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上升为研究的课题。大力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以导学案为载体,完善自主、合作、探究、展示、点拨、检测等环节,实现教学方式向先学后导转变,课堂双边活动向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完美结合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为特点的主动学习方式转变,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优化。

2、加强学生评价,促进有效学习。以深化基础课程改革为契机,建立、健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改革考试方法,变革评价方式,重视过程性评价,建立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加强年段管理,提高教学质量。高考、中考、会考的质量是衡量学校办学效益的重要指标。学校要切实加强对两个毕业年段和会考年段的管理力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4、加强资源利用,提高课堂效率。加强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师必须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人人懂得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加强信息资源平台的利用、激励参加“一师一优课”评选活动等,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5、加强艺体教育,培养综合素养。学校认真执行教育部颁发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与两个《意见》,开足开齐初、高中艺术教育课程,每学期要根据教情学情,制定详实的教学计划,切实落实艺术教学。同时,继续加大对机器人工作室的开发和指导,加强社团活动和各类兴趣小组的建立,实现人人具有一项特长的目标,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达成度

1、争创办优质高中,每班学生不少于40人,不超过54人。做好毕业生跟

2、高考本二以上上线率、会考合格率和信息技术学业基础会考优良率逐年提高,2018年高中学生入学三年按时毕业率不低于95%;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合格率不低于98%,信息技术学业基础会考优良率不低于85%;高三毕业班学生高考本二以上(含本二)上线率不低于当年全省平均水平。

3、至2018年学生综合性评价有突破,做到有评价方案,有过程,有结果。恰当运用评价结果,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4、加强课堂改革,力促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形成“三动”课堂教学模式,优良课比例超过80%,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5、力争教科研课题质量与数量实现双提高;2018年参加各种课题和实验项目研究的教师不少于教师总数的60%80%以上教师2016-2018年有发表市级以上论文。

6、逐年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和优秀率,确保2016-2017学年和2017-2018学年体育与健康课考核合格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和优秀率分别不低于95%85%25%/

(八)特色建设

发展目标

办学特色化是学校办学目标,学校把艺术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本着“提高艺术水平,培养学生特长,打造特色教育”的思路,以强化音、美教育为突破口中,通过抓课堂教学主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等,发展学生特长,营造浓厚的艺术教育氛围,充分彰显我校艺术教育的独特风格,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艺术教育发展之路。

实施策略

1、人人参与,全面推进。学校建立书法教室、每个班级有书法兴趣小组、书法社团,保证师生全员参与,让每一位师生积极参与到书法中来,让每一位师生都能写正确、工整、美观的规范汉字;加强艺术中心建设,通过书法训练,培养师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艺术特长。

2、师资保障,课程引领。除了招聘专业教师外,学校引进或外聘一些有较高专业素质的艺术学科教师,做到特色教育有教师;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特长比赛,提高教师在社会上的知名度;选派艺术教师外出参加各种培训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制定特色课程设置方案,开发相应的特色教育校本课程,实现特色教育有课程支撑的目的。

3、措施有力,辐射示范。学校通过美化校园环境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建立艺术文化走廊、设置主题文化墙,努力创设具有活力、富有创意的艺术教育氛围。成立校文艺队、合唱队、书法绘画兴趣小组、器乐兴趣小组等,坚持办好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以激发学生热情、展示学生才华。重视艺术特长生的培养和训练,每年组织音乐、美术特长生参加各级各类艺术大赛,鼓励有艺术天赋的学生报考艺术类院校,为他们的升学深造,将来成为优秀的艺术人才提供条件,奠定基础。

4、整体提升,特色凸显。学校坚持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以“学科引路、各科渗透、三字并举、整体联运”的工作思路,依托艺术中心,整合资源,建设书法基地,全面推进书法教育。通过“三个一”( 即每天有一次书法练习、每周有一节书法课,每班有一组书法兴趣小组)和“十百千”活动(每学期开设十节书法讲座;在校园内张贴悬挂百张书画作品,每年举办一次千人书法大赛),培养学生书法兴趣特长,逐步形成,努力实现“师生在墨香中成长,学校在特色下发展”,为学校发展内涵提升办学品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达成度

1、至2018年,力争建设“洛源”系列品牌,包括洛源校刊、洛源新声音、洛源促进会等。

2、至2018年,力争建设区级以上的书法基地、音乐协会、美术协会。

3、至2018年,力争承办区级以上书法比赛,建设成为国家级的书法示范校。

4、至2018年,力争评为市级科技特色示范校和艺术教育示范校。

5、科技、书法均有学生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奖,学生有较高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五、保障体系

为了更好地落实本规划内容,学校将积极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和资源,以课改理念为指导,以省一级达标中学标准为依据,化创建达标为办学动力,落实和加强下列几方面的工作,以确保创建规划的落实。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的创建工作,更新教育观念,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坚持改革创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要不断组织行政领导和广大教师认真学习讨论,真正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把规划实施过程变成增强凝聚力的过程。

(二)加强领导,提高实效。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及创建办公室,责任分工到人,实行校级领导挂钩制度,定期召开协调、交流、小结和评价会,解决创建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

(三)加强宣传,统一认识。加强达标高中创建意义的宣传,使全校师生了解和认识创建工作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并形成共识,齐心协力,共创达标。

(四)加强沟通,争取支持。学校的发展建设主要依靠党委政府的支持,也需要通过成立十一中教育基金促进会,争取广大校友、乡贤和热心人士对学校办学的支持,共同推动洛江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要及时向各级政府和社会名流沟通反馈创建一级达标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一级达标校所需的“硬件标准”,争取及时解决,确保硬件达标。

(五)加强管理,统筹协调。创建是学校发展的载体,学校要以教师、学生和学校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眼光来指导创建工作,确保学校的持续不断地发展。创建工作的管理,要做到责任到人,目标管理,同时也要统筹协作,互相支持,并定期反馈创建工作的实施情况,保证创建规划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落实。